福州“数字城管”走在全国前列

发布时间:2018-04-12 10:14:59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数字城管”走在全国前列

  智能井盖可以实时监测井上路面积水、 井下水位等情况。资料图

  福州新闻网4月1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长森 张旭/文 石美祥/摄)4月10日上午7时,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信息采集员郭勇,开始在自己负责的一平方公里“网格”里巡查。在福州,和郭勇一样的信息采集员共有626名,他们在351个网格中巡查并及时上报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2013年在鼓楼区、台江区试运行,目前已覆盖各县(市)区283平方公里建成区,共立案派遣337.1万多件。

  数字城管系统就像城市“管家”,运行5年来,福州城市管理呈现出更加主动、更加及时、更加到位的精细化管理态势。今年初以来,随着物联网技术运用,尤其是智能井盖等的推广普及,福州“数字城管”正迈入“智慧城管”新时代。

  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毅告诉记者,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规范、高效、便捷,有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形成了多部门联动的“大城管”格局,国家住建部专家对我市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水平和运行机制、体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更加主动

  现场发现问题

  马上传输图片

  井盖坏了、行道树倒了……遇到城市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前多数是依靠市民投诉,随着信息采集员的出现,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10日9时许,记者在仓山区先锋支路与43号信息采集员郭勇一同上路巡查,当了一回临时“情报收集员”。

  9时31分,大坪路115号门前出现占道经营;9时35分,大坪路101号门前乱堆放生产物料;10时40分,大坪路与展进路交叉路口发现线缆下垂。

  对于存在的情况,郭勇拍照取证后,通过“城管通”系统上报问题,详细描述了事发地的地理位置、现场情况,并上传了图片。

  仓山区信息采集公司负责人汤林说,每位信息采集员日均问题上报量超过30件,如果加上案件处理后的复核,每天的工作量约为100件。

  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系统应用处副处长林日庆介绍,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城管覆盖面更广,巡查内容更多,分类更精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极大提高了问题发现能力和案件处置的效率,实现了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滞后向实时的转变。

  数字城管运行数据显示,2017年日均受理量为2506件、结案率为99.37%、按期结案率为92.99%,分别比2014年提高940件、19.78%、47.88%。

  更加及时

  案件处置时限

  最短两个小时

  记者4月9日下午来到位于福州规划馆四楼的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只见27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对全市各地信息采集员上报的案件进行受理、派发。

  记者注意到,数字城管将整个工作流程分解为“信息收集—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等6个环节,管理内容涵盖城市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领域的114类“部件”小类和74类“事件”小类,合计188类,几乎囊括了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系统应用处工作人员张晓红解释,“部件”为城市中的单个硬件设施。福州城市中的设施大到一条路一座桥,小到一棵树一盏路灯,都将实现信息化归档处理,都将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即标识、编码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各种部件107万件。

  “事件”即城市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事件,如店外经营、施工噪声等。

  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专门出台了《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规范(试行)》。记者仔细翻阅后发现,这个规范文件对各类部件和事件的责任主体、立案规范、处置时限、结案规范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其中,处置时限最短的为两个小时,最长的为15个工作日。比如,污水井盖、雨水井盖缺失,主城区必须在3小时内恢复或临时围护。

  更加到位

  处置案件不力

  追究效能责任

  “2013年1月1日投入运行至今共立案派遣337.1万多件。其中,2017年度立案派遣91.45万件,日均2500多件。”林日庆说,各责任单位每月办理情况和年终“成绩单”都将抄送给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效能办。各部门对于数字城管派遣案件处理得是否及时到位,被列为该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

  有了体制机制保障,目前,全市450多个处置责任单位都建立了专门对数字城管案件问题进行处置的队伍,在“数字城管”的统一协调下,参与城市管理问题的协同处置,形成“大城管”的工作合力。

  “在数字城管推出之前,遇到问题时有关部门容易推诿扯皮,现在所有城市管理问题都集中到数字城管系统,通过数字城管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许多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林日庆说,根据《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相关处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未及时查阅接收、未及时处置或未按规范要求处置案件的,将被通报,相关责任人将被效能告诫,责任单位相关领导将被累进逐级追究效能责任。

  林日庆表示,5年来,井盖、路灯等城市公共设施问题明显减少,特别是安全隐患类问题明显减少,街面秩序逐渐改善,市容环境更加整洁。

  未来展望

  从“数字城管”

  到“智慧城管”

  记者发现,通过“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内部系统,可以看到全市各处地下管网信息,包括管道的材质、埋深等具体数据;全市各大建筑工地施工情况,特别是基坑、塔吊等重要区域;某个区域或时间段内高发问题统计数据等。

  与此同时,系统还对接12345便民热线、渣土车辆管理系统、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共享安监、建委视频监控资源。在数据建设方面,福州市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移动测量技术和可测量实景三维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由信息采集员提供部件数据动态更新服务”,保障数据的精确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数字城管将越来越智慧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智能井盖的应用推广。”林日庆说。他说的智能井盖,目前全市已布置了350套,实现了四城区易涝点的全覆盖,并对其实施动态监测。

  记者了解到,智能井盖安装了NB-IoT(即窄带物联网)芯片,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实时远距离传输。在正常情况下,每个NB-IoT传感器可在单电池下工作3年至5年,持续提供水文数据。

  通过井盖内置的智能监控设备,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到井盖开合状态、井上路面积水、井下水位等情况,并进行动态分析。一旦井内水位或井外积水高度超过预警值,井盖就会第一时间“通知”指挥平台,以便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及时排水。

  未来窄带物联网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比如智能电灯杆监控路面灯具是否正常工作,智能水表监测管网是否漏水等。从今年起,“数字城管”开始迈入“智慧城管”新时代,最终将实现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

  林日庆表示,下一步将拓展福州数字城管应用范围,基本形成一个纵向通贯市、区、街道、社区、楼院五级,横向覆盖市、区各个部门的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