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谋划培育高成长性产业项目 夯实福州新区发展的产业基础

发布时间:2017-02-24 10:51:17  

  借市直机关工委开展“我为福州新区建一言献一策”活动之机,结合本人近几年从事经济发展和招商工作的心得体会,浅谈几点看法。

  一、福州新区产业现状

  毋庸置疑,一个地方经济若要长效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福州新区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电子、纺织、机械、冶金、化工等产业在新区具备一定产业集聚效应。龙头企业主要有冠捷电子、华映光电、新大陆科技,力恒绵纶、锦源纺织、金纶高纤,马尾造船、东南造船、冠海造船,宝钢不锈钢、亿鑫、鑫海,东南电化、天辰耀隆等。

  主要不足是: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缺乏高科技高成长性现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类领军企业,缺乏具备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基础性企业。现有企业尤其冶金、造船、纺织、化工等传统行业升级转型偏慢,企业当前发展较为困难。

  二、夯实福州新区产业基础的几点思考

  1、关于培育或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

  一是从新区内现有企业中挖潜、培育。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依托我市现有的东南汽车、万润新能源汽车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拥有一批新能源汽车的专家、人才,其新能源技术在国内也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从产品市场推广、更高端人才引进合作、技术引进合作、资金引进合作、项目用地等政策保障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壮大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如福州新区内一企业国脉科技公司,目前掌握了“车联网”关键性技术,并正与上海大众汽车等企业试点合作,据悉,该项目若能得到政府支持,培育壮大,可以做到千亿产业。

  二是从国内外引进。可依托福州新区良好的海洋及港口资源,引进大型海洋、港口机械类产业或海洋蓝色产业,如海洋大型钻井平台、深海潜水设备、海洋生物制药等,引导布局到罗源湾两岸园区和蓝色产业园。

  2、关于填补产业空白或完善产业链

  近年来,由于福州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投资软、硬环境水平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热点城市。也因为此,我市近2年的招商引资找上门的多,主动走出去、有针对性的招商较少。招商引资更注重大、强、世界品牌,而缺乏对我市急需的空白产业或产业链缺失环节调研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进相关产业。因此,建议针对我市八大支柱产业和之外我市急需的空白产业,组织各行业专家,与我市主要招商部门协同梳理出我市急需的空白产业项目和需填补产业链项目,再由市委、市政府统一运筹,主要招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专业招商队伍赴国内外引进相关产业项目,并建立项目有奖有惩责任制加以保障。

  3、关于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开工、投产的政策机制

  理顺招商项目服务机制,提高新引进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效率。目前我市在项目服务过程中,常因选址难、交地难、报批难,导致项目落地慢、开工慢、投产慢。对此,应理顺两点:

  一是关于土地,鉴于我市山地多、平地少,可建设用地少的实际,要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议由市委、市政府指定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对我市存量工业用地进行彻底的摸底排查,确实摸清可用于招商的项目地块。同时对已出让未按规定时间开工建设的项目地块进行整顿清理,对老旧工业园区效益不佳的企业进行整合提升,腾出空置的土地用于新项目落地。

  二是关于审批报批,对我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招商项目,可建立“项目服务一条龙奖惩责任制”,即与项目前期招商和后期落地、开工、建设、投产环节相关的招商、规划、国土、土发、发改、建设、林业、海洋、电力、电信、金融等部门,均为责任部门,每个环节列入时间节点,指定专人负责,对项目引进直至投产,均负有责任,能按时或提前促成项目投产的,给予适当奖励,对非客观原因导致而项目未能按时投产或流产的,给予相应处罚。

  4、关于福州新区人才引进机制

  人才集聚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引进高端、有效的人才和引进的人才能否让其发挥有效作用,取决于人才引进和管理、激励的体制、机制是否合理。福州新区可依本地实际,借鉴深圳、厦门等地先进做法,大胆推进聘任制公务员人才制度建设和引进人才制度建设,提升福州新区人才队伍梯次。

  (作者单位:福州市投资促进局民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