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北新主城看国家级新区赋能民生

发布时间:2020-07-03 00:21:48  来源:工人日报

  6月27日,南京江北新区设立满5年。据媒体报道,作为国家级新区,5年来,江北新区坚持“高点定位”,建起了品质宜居的新主城。从亟待改善的城乡接合部到日新月异的江北新主城,新区在创造性落实中推进一系列民生实事工程:5条过江通道同步推进,南京一中、鼓楼幼儿园、托马斯国际学校等一批标志性学校建成,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投用,美术馆、图书馆即将竣工……

  近30年来,从浦东新区到雄安新区,我国共批准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国家级新区在领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江北新区的5年发展实践,可以管窥国家级新区的一些惠民路径,更加清晰地看到民生利好是如何释放的。

  国家级新区自身规划、建设、发展的过程,会直接推动民生工程的建设,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赋能民生。

  一方面,国家级新区往往是在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建设的,民生配套相对薄弱,从规划开始就会考虑到配套项目。比如,江北新区成立伊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路网结构不合理、城市形象落后等问题突出。5年来,新区各类民生投入近400亿元,一系列民生工程不断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南京人也用脚投票,曾经“宁隔一座山,不过一条江”的买房观念正悄然改变。

  另一方面,国家级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带动就业,也可以通过产业布局赋能民生。比如,江北新区聚焦“两城一中心”建设,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吸引大学生、留学生、高层次人才数量均位居江苏省前列。

  国家级新区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创新,可以给老百姓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也能给其他地方以借鉴。以江北新区为例,针对城市行政管理“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新区将300项行政处罚事项委托街道行使,下放149项服务事项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在养老服务方面,新区在南京首创银发顾问服务,为每位重点老人制作“一人一档”专属档案,让老年人更快捷地掌握养老政策、获取养老资源、获得优质服务。

  国家级新区是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发展理念,给老百姓提供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比如,江北新区创新地集成运用地下空间、海绵城市、小街区密路网、绿色能源等理念,推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规划实施。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方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把宜居、绿色、便利等理念体现到规划建设的各个细节,创造体现品质和文化底蕴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政策的指引下,国家级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升级规划。在打造实体经济发展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期待能探索出更多惠民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 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