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福州新区行”活动侧记:新区新城样样新 一路参观一路记

发布时间:2023-06-21 08:54:47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吴桦真 李颜玥涵

“哇,这片海滩风景真漂亮!”“这样‘医康养’一体化的布局太给力了!”“这样的城市发展未来可期!”……

19日至20日,为期2天的中央媒体“福州新区行”采风调研活动在东海之滨的福州新区展开。从海天一色的下沙海滨度假村,到快速发展的东湖数字小镇;从造福于民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到持续开放的中印尼“两国双园”,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1家央媒代表走进福州新区,从产业发展、民生关怀、文旅开发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感受新区发展的澎湃能量。

中央媒体“福州新区行”活动侧记:新区新城样样新 一路参观一路记央媒记者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采访中医疗法。记者 郑帅 摄

看见产业新力量

活动首日,媒体代表们走进福米产业园内的福州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这里产出的8K超高清宽幅2.6米偏光片,不仅是全球单体工厂最大产能的超大尺寸偏光片项目,更打破了我国显示面板材料被日韩厂商“卡脖子”的局面,实现关键材料“中国制造”。

举起偏光片板放在眼前,原本空白的屏幕豁然显示出缤纷的色彩,一张张又轻又薄的偏光片板让不少媒体代表惊叹不已。

“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原材料,其结构复杂、生产工艺流程多,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福州恒美光电项目中心总监张国安介绍。

以偏光片为起点,福美显材、福美SMT模组、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项目在福米产业园中大放异彩,以新型显示及第三代半导体基础材料为核心的应用型终端产业生态集群呼之欲出,预计2025年将创造就业岗位6000余个,实现年产值400亿元。

澎湃的发展动力,不仅出现在高新产业中,更体现在数字经济里。

东湖数字小镇的福建大数据交易所里,一张智慧大屏全天候实时滚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交易信息。

“现在的数据交易进入2.0模式,不再是拿U盘拷数据,数据可用不可见,不涉及具体的个人信息。”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云计算公司总经理陈莉琳说。

“我去过不少国家级新区,深切感受到福州新区在数字城市建设和创新开放方面的独特优势。”第一次来到福州的《中国城市报》记者张永超表示,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内一笔十分具有地域特色的茶叶大数据吸引了他的注意。“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如何凸显区域特色,是未来共同的挑战和机遇”。

点赞民生新关怀

“看到了福建医疗水平发展的新突破”“这是能够切切实实造福于民的项目”……

美好生活始于健康,国家富强基于健康。如何才能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群众带来牢牢“医靠”?

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为代表的福州新区医疗健康产业片区,让媒体代表们纷纷点赞。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华山医院福建医院专治“疑难杂症”,清新宜人的“花园式医院”,创新便民“智慧医院”体系,“空海一体”联合的应急救援模式,大幅度减少了患者跨区域和跨省就医的困难。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作为全省唯一一家通过国际康复医疗标准认证的三级甲等康复专科医院,正积极推动区域优质中西医资源互补,助力区域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牙疼管不管用”“最近睡眠不好这个能治吗”……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传统康复治疗区,入选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吴炳煌浅针术让大家跃跃欲试。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这种‘医康养’一体化的布局非常有前瞻性,可以实现病人华山医院诊治、康复医院疗养。”一位记者记下了院区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并表示希望能够更进一步深入采访。

“福州新区的森林和海洋等文旅资源很突出,期待以后更进一步发展出康养文旅等产业。”《中国旅游报》记者唐小莉说。

感受文旅新景观

洁白别致的海螺塔、广阔绵密的白沙滩、一望无际的碧海水,勾勒出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色。海风吹拂下,媒体代表们走进位于福州海滨旅游区核心带的下沙海滨度假村。

1986年建成开放的下沙海滨度假村,是当时全省屈指可数的海滨旅游地,引来了无数省内外游客,高峰时期单天接待超过3万人次,后因缺乏成熟管理经验而逐渐没落。

今年“五一”假期,在福州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推动下,下沙海滨度假村“焕”新开放,引来23.1万人次畅游海滩。

“比我之前去过的大部分海滩都漂亮,等有空了我要带着家人一起来。”《光明日报》记者张诗瑶说。

事实上,浪漫唯美的海滨仅是福州新区推动滨江滨海文旅带建设的一角。闽江河口湿地、东湖湿地“一南一北”两颗“生态明珠”熠熠生辉,王母礁、海螺塔等人文景观巍然耸立,绿意绵延的生态湿地和壮美瑰丽的人文景观,为福州新区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时隔多年再次踏足滨海新城的唐小莉感慨,如今的福州新区令人刮目相看:“和多年前交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印象不同,新区对整个区域内文旅产业的利用和规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交通、基础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亲子游、研学游、夜游等项目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体验。期待后续能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更多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可以‘有得玩,留得下’。”

发现开放新常态

披着黑色的羽绒服,像企鹅一样抱着双臂,一摇一摆地从零下22摄氏度的冷库中走出,对于不少记者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中印尼“两国双园”,以位于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的中国园,和以民丹工业园、阿维尔那工业园、巴塘工业园为主体的印尼园为平台,正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福建与印尼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其中,身处贸易最前端口的元洪丰大是全国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三期共计划建设冷库105万吨,单企规模全国第一。

“海洋食品的品质与保鲜技术息息相关。园区引进大型冻库解决了企业的储存、周转、运输等问题,为经营提供了极大便利。”福建丰大集团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魏崧告诉记者,目前一期项目5#、6#超低温智能化冷库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明年投产;二期项目包含鲍鱼城与冰鲜贝类交易区的10万平方米鲜活品交易中心也正在紧张建设,未来还计划在三期项目中建设预制菜研究中心、中央厨房配送中心等。

“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备受关注,我们也一直在关注,相信在充分发挥原有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福州的港口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带来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张诗瑶说。

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如火如荼,另一面,闽港合作大步流星。

去年11月,全国第三个、全省唯一的跨境合作咨询委员会正式落地福州新区,以福州新区为平台,汇聚全省政策红利,叠加优越的港口资源、产业资源、生态资源。眼下,聚焦数字经济、金融、贸易、航空港口及物流、生物医药和文创旅游等六大领域,闽港合作不断升级,持续谱写跨境合作新篇章。

“福州新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新,不管是政策举措、招商引资,还是居住环境都非常具有活力,展现出开放自由、兼容并包的城市气质。”第一次来到福州新区的新华社记者周义表示,“发现了不少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的题材,期待后续再来。”(记者 吴桦真 实习生 李颜玥涵